泡脚,泡到出汗才算到位……是真是假?

2025-11-06 08:53 健康中国
“泡脚,泡到出汗才算到位”这一标准,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潜藏着不小的风险。
在秋冬追求大汗淋漓,强行让毛孔开泄,会使本应内守的阳气外散。很多人泡完脚出大汗后,反而感到异常疲劳、心慌、虚弱,甚至更容易感冒,其根源就在于此。
正确的泡脚做法应达到“身暖微潮”的温和效果,即泡到感觉全身温暖,背部或额头微微有汗意,但并未形成汗珠流下,为最佳状态。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20分钟,水温保持在40℃左右,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
以下几类人群泡脚时需要特别谨慎,甚至应避免。
一是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对温度感觉迟钝,易造成严重的烫伤。同时,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极差,一个小小的烫伤就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感染、溃疡,甚至坏疽。如确需泡脚,建议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将水温控制在37~40℃,避免用手直接试温,且泡脚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高温热水会促使下肢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静脉血液的淤滞,导致曲张的静脉更加隆起、迂曲,不利于病情控制。如确需泡脚,可在泡脚后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三是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泡脚时,下肢血管扩张会使大量血液流向下肢,进而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相对供血不足。这种血液重新分布的情况,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脑缺血急性发作。这类人群如需泡脚,水温应更低,时间需更短。
关于我们| PC端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 晋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数据局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14050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