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十四五”规划确定的39项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32项指标符合预期,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将如期实现。
一是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462.1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409.8亿元,接连突破1500、2000亿元大关,从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第27位跃升至第19位,预计五年增量将达到1000亿元。GDP前四年年均增速达到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3个百分点,三次位列全省第1、一次位列全省第2,同时,人均GDP保持全省第一。
二是产业转型走出了“特色路”。具有晋城特色的“1+5”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到97%,光机电产业年均增长42%,煤层气产量及增量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气化率超过95%。晋城获评国内首个“世界康养示范城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翻了一番多,达到64家,居全省首位,带动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
三是创新驱动激活了“新引擎”。“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跃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11家、年均增长27%,光机电产业研究院率先成立。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突破,锑化物激光器芯片、量子通信核心器件等“硬科技”在晋城落地生根。
四是城乡发展绘出了“新画卷”。率先划定“三区三线”,构建“一体两翼、六大组团、多片区”的空间布局,带动老城和丹河新城联动发展,全市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1.1倍,全市城镇化率由“十三五”末62.72%提升至66.37%。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415公里,高铁列车开通75趟,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带、百里沁河经济带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06,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生态建设守住了“绿底色”。成功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全市优良天数比例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全年无重污染天气,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森林覆盖率等四项生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1%,降幅居全省第二,循环经济示范市通过国家验收。
六是民生改善交出了“暖心卷”。新增城镇就业保持在4.5万人以上,高考实现“五年七状元,县县有清北”,连续13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长护险试点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平安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