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要闻

广开才路 风光无限

2024-04-20 08:08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广开才路,风光无限。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以建设山西特色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牵引,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省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升级,人才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开创了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我省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正在三晋大地火热展开。

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

装修风格简约舒适,配套设施齐备完善,走进室内,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坐落于省会太原黄金地段的迎泽区人才驿站,不仅提供7天免费住宿,还提供政策解读、就业帮助、创业帮扶、城市融入等暖心服务。曾在这里试住的西南大学毕业生李鹏说:“这儿能免费拎包入住,楼下有食堂,还为我们提供就业创业和人才补贴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等服务,连租房信息都准备好了,简直太棒了。”驿站运行以来,入住人数已超1200人。这座人才驿站建成运营,浓缩了我省尊才、爱才、引才、育才的满满诚意。
    山西省委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党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调整充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2家增加至27家;市县两级党委全部成立或调整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配强人才工作专门力量,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等部门设立人才工作处室,26家省属本科高校和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全部建立人才工作专门机构。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省市县三级党委和宣传、教育、卫健、国资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开展本地本领域人才工作专项考核,逐级压实党管人才政治责任。
    我省持续做深做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建立健全专家名单动态调整、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联系服务专员、专家信息库、专家待遇保障落实、专家咨询服务等6项工作机制。目前,全省各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7500余人。以山西大学为例,该校把人才工作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党委联系学校高级专家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高层次人才结对联系,经常性开展交流谈心、意见征询和走访慰问,切实增强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
    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太原市健全完善“人才驿站+人才住房+人才公寓+团购住房+购房补贴”的全链条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全市共筹集3万余套租赁型人才住房,高标准建设3400余套人才公寓;建设打造太原市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人才绿卡,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开展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便利化应用工作。晋中市为5.4万余名驻市高校大学新生发放城市“大礼包”,全市40家A级景区对驻市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常态化举办大学生艺术节、青年联谊会等活动,努力让“晋中是座大学城”成为最鲜明的城市品格。吕梁市打造吕梁专家港、吕梁人才港和800余套人才公寓,为广大人才住房安居、洽谈交流、科研创新提供温馨港湾;拿出810万元表彰奖励“奉献吕梁服务六新”优秀人才(团队);出台一事一议、柔性引才、产业英才、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八条等10余项人才新政,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出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用心用情做好省校合作大文章

入校对接、延揽人才、洽谈项目……近年来,我省主动到人才集聚地开展“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传周活动,对经济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推介,建立各层级、多领域对接合作机制。2023年,长治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非遗美食进北大暨文旅推介活动,大同在北京化工大学举办“城有味、大有为”活动。潞城甩饼、长子炒饼、长子猪头肉、调和饭、刀削面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西美食,学子们品尝得有滋有味;广灵剪纸、应县木塔模型、黎侯虎等“山西元素”令各类人才大开眼界。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以抓人才、抓平台、抓项目为重点,与全国55所知名高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各市县和用人单位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山西把高校人才宣介工作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抓手。市县定期开展“访名校”“进校园”活动,已先后有200余名市县党政正职、1800余名企业家入校对接访问,开展宣介活动2000余场次。
    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省级搭建“实习山西”平台,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发放生活补贴,提供“拎包入住”服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建设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依托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红色资源和“黄河、长城、太行”等地方特色资源,吸引高校师生到山西开展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最高30万元、创办小微企业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政府全额贴息。
    如今,我省通过省校合作,使东西南北的高校学子向中部集中,让青年人才向山西聚集。已吸引全国4.5万余名大学生来晋实习实训,12万余名高校师生开展研学,4600余名大学生参加联合培养,选聘智库专家594名,与合作高校共建科研平台286个,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2个,新签约高校优质生源基地高中197所,通过校友引进项目500余个。
    全方位的省校合作,使全省上下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在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任职的清华大学博士后郭效琛感慨地说:“山西就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青年人才,不仅在薪酬待遇、办公环境、生活居住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还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持续指导与帮助,让青年学子愿意在山西安家落户、扎根建设山西。”

全链条发力人才引育留用

2022年,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全面增强学科实力,中北大学拿出7个学院院长岗位,面向全社会招聘。其中,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获得者李京阳受聘担任中北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院长。
    近两年来,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山西大学哲学学科,推出了“团队引进+重点补充”的师资建设方案,引入多位学科带头人和知名教授。这些引进人才,充分发挥领军作用,先后组织召开各类高层次学术会议,投入学科建设,下大力气培养哲学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我省以“放权松绑”为核心,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用人主体,在人才招聘、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一是以项目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围绕全省科技和产业需求,采取“项目+人才”模式,有计划地精准引进急需紧缺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科技创业投资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二是精准支持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对高校引进人才及团队的分类认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科研立项、经费支持、薪酬待遇、服务保障等问题,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办法予以解决。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山西实施柔性引才专项行动,推动各地各单位采取挂职兼职、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技术指导等形式,柔性引进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技师以上等级人才。在教育领域,从省外高水平大学和知名科研院所,为省属高校引进挂职副校长、学术院长。在科研领域,面向省级产业链、特色专业镇重点企业选派“科技副总”,通过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等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医疗领域,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柔性引进长期驻晋医疗专家、定期来晋专家。
    日前,山西省科技厅公布的第二批25名“科技副总”,是在全国范围选聘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来自省属重点高校,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外知名高校的专家。作为山西省精密测量与在线检测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科技副总”李传亮教授凭借自身学术优势,在干眼诊断仪二代机光学镜头和补光灯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去年获得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集聚效应凸显

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A类学科实现零的突破。
    山西首次评选表彰“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0名,每人奖励50万元。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加大本土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高端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随着一批批教授专家走进山西、一位位高端人才创业山西、一个个研发基地挂牌成立……如今的三晋大地,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张国军教授是中北大学自主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讲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乡的支持,从毕业之初派到名校进修、求学,以及到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每个重要节点,省、校、院及科研团队都及时给机会、给平台、给条件、给待遇,让我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山西人才集聚效应显现,需求强劲。目前,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全面入轨运行,“晋创谷·太原”“晋创谷·大同”先后揭牌运营,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院挂牌成立,期待更多有志之士、有识之士的加盟。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山西北大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山西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云冈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人才平台,已经成为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山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三晋大地,正以满腔热忱,张开怀抱,竭诚欢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来晋就业创业。(本报记者 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