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产业运营” 阳城县双轮驱动赋能乡村振兴

2025-10-15 09:00 太行日报

近年来,阳城县通过创新实施“项目建设+产业运营”双轮驱动模式,打破了以工代赈“干活挣钱”的传统局限,逐步构建起“建设期稳增收、运营期有岗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带动群众从短期务工向长期就业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凤凰路中段地下公共停车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工人各司其职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这个总投资3.8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工以来已吸纳本地70多名群众参与建设,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踏实挣钱”。

为把“岗位”送到群众手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联合各乡镇,在今年春季开工前就摸排群众就业意愿,在多个项目中精准设置砌筑工、钢筋工、模板工等岗位,推动就业服务向前延伸。

如果说基础设施项目是促增收的“及时雨”,那么产业项目就是稳就业的“压舱石”。阳城县禾木常青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有28栋日光温室和4栋拱棚,引进山东寿光先进种植技术,年可实现产值700多万元。项目采用“建设+种植”一体化运营模式,引导群众全程参与,让他们既能挣到建设工资,又可学习种植技术,还就近实现了稳定就业。

为确保群众既能参与项目建设、获得即时收益,更能实现长期稳定就业,近年来,阳城县聚焦以工代赈模式创新,在制度设计上出硬招、求实效,逐步构建起一套“前瞻谋划筑基础、过程培训强技能、后期衔接稳岗位”的全流程保障体系。通过建立“项目储备、建设实施、运营保障”三阶段就业跟踪机制,重点推动产业类项目落实“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精准打通群众从短期务工向长期就业转变的关键通道,让“务工增收”与“稳定就业”形成闭环。

据统计,今年1—9月,阳城县已在350个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吸纳务工群众2.2万多人,发放劳务报酬约3.5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25个,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200多个。(常国兵 张晋育)

关于我们| PC端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 晋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数据局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14050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