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委托晋城市合为规划设计集团编制了《晋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5-2035年)》。目前,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主要内容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于公示期内提出宝贵意见,并书面反馈至凤台西街779号晋城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园林综合科(单位需盖公章,个人需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5年8月13日-2025年9月11日(30天)。
联系电话:0356-2217616
邮 箱:jcyljg2022@163.com
公示方式:
1.晋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jcgov.gov.cn/)
2.微信公众号“晋城园林”
晋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5-2035年)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与《晋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总面积约37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成区面积为109.1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25-2035年。近期:2025-2027年;远期:2028-2035年。
三、规划定位
以生态文明战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绿量充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
以打造“山水交融的生态之城、人文厚重的康养之城、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实现公园城市的美好愿景。
四、规划指标
近期目标(至2027年):
城市绿地率不低于41%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6m2/人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0%
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个数大于1.5个。
远期目标(至2035年):
城市绿地率不低于43%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7m2/人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个数大于1.8个。
五、规划主要内容
(一)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依据晋城市中心城区的自然山水格局以及城市发展形态,对各类城市绿地进行合理布局,构建“一环一心、两带四廊双百园”的蓝脉绿廊网络化布局结构,促进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
“一环”:承接市域生态空间结构的“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圈”,形成环城山体的绿色生态屏障。
“一心”:即三区绿心,是主城区、金村新区、北石店片区的生态核心,是隔离城市组团、避免蔓延连片粗放发展的重要支撑。
“两带”:即丹河、白水河滨水休闲带,不仅作为城市组团间生态休闲空间的桥梁纽带,更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滨水休闲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
“四廊”:即四条生态廊道,是城市组团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蓝绿空间。
“双百园”:即近两百个各类公园绿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与生态空间。
(二)绿地分类规划
系统布局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实现各类绿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公园绿地:规划至2035年,共设置各类公园184处,其中综合公园16处、社区公园52处、专类公园19处、游园88处、郊野公园9处。公园绿地布局注重均衡性,类型丰富多样,功能完善且特色鲜明,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市民使用。
广场用地:规划共25处广场,旨在打造鲜明的标志性特征,以举办各类活动为主要功能,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聚集人气,提升城市活力。
附属绿地:以拆围透绿为手段,提升绿地品质,通过对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等的改造与提升,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周边环境。
防护绿地:以防护功能为主,自成体系,包括道路防护绿地、沿河防护绿地、组团隔离防护林地等,有效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减少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对城市的影响。
区域绿地:以周边山体为景观依托,建设环城绿意康养圈,为市民提供远足、康养等户外活动空间,同时保护城市生态本底。
(三)专业规划
结合晋城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生态格局与植被特征,开展多项专业规划。
树种规划:立足晋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太行山南麓土壤条件,以雪松等4种乡土基调树种为骨架,30种骨干树种为支撑,搭配394种适生树种,构建“乡土为主、外来为辅”的植物群落,兼顾生态稳定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延续性。
道路绿化规划:根据道路功能将城区道路划分为景观型、商业型、特色风貌型、生活型和交通型五类,差异化配置绿化植被,强化重要路段景观连续性,构建兼具生态功能、景观特色和交通疏导作用的绿色廊道网络,提升城市形象与出行环境品质。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系统开展中心城区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实施分级保护措施,重点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树群落,同步培育后续资源,构建“保护-修复-传承”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守护城市历史文脉与生态基因。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山、河、湖等自然要素,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布局,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按照“平灾结合、均衡布局”原则,构建覆盖城区的多级避险绿地体系,重点强化综合公园和社区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
海绵城市规划:将海绵理念融入绿地系统建设,重点打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等海绵设施,构建“渗、滞、蓄、净、用、排”一体化的雨水管理体系,提升绿地系统对雨水的吸纳和调蓄能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风险。
绿道系统规划:构建连通城市各类绿地、滨水空间等的绿道网络,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慢行通道,促进城市绿色出行与生态旅游发展。
六、近期规划
至2027年,聚焦建成区公园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升级、绿道网络贯通、生物多样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6大类共计16项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绿化品质。
注:公示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附件:
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图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图